voc廢氣處理是工業生產、涂裝、印刷、化工等領域的重要環保環節,旨在通過技術手段減少 VOC 排放,降低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。
?
根據處理原理,可分為回收法(回收有價值的 VOC)和銷毀法(將 VOC 氧化分解為無害物質)兩大類,具體技術如下:
(一)回收法:適用于高濃度、有回收價值的 VOC(如溶劑類)
吸附法
原理:利用活性炭、分子篩、活性炭纖維等吸附劑的多孔結構,物理吸附 VOC 分子。
流程:廢氣→預處理(除粉塵、水汽)→吸附塔(VOC 被截留)→凈化氣排放;吸附飽和后通過熱空氣 / 蒸汽脫附,回收 VOC。
優勢:設備簡單、成本低,適用于低濃度 VOC(≤1000mg/m3)。
局限:吸附劑需定期更換 / 再生,濕度高時吸附效率下降。
冷凝法
原理:通過降溫或加壓,使 VOC 從氣態冷凝為液態,實現分離回收。
適用場景:高濃度 VOC(≥5000mg/m3)、沸點較高(如苯、二甲苯)的單一成分廢氣(如化工儲罐揮發氣)。
優勢:可直接回收溶劑,純度高。
局限:能耗高(需低溫設備),對低沸點 VOC 效果差,常與其他技術聯用(如先冷凝再吸附)。
膜分離法
原理:利用特殊高分子膜或陶瓷膜對 VOC 的選擇性滲透,使 VOC 與空氣分離。
流程:廢氣加壓后通過膜組件,VOC 透過膜被富集回收,凈化氣排放。
優勢:無二次污染,能耗較低,適用于中高濃度(1000-10000mg/m3)VOC。
局限:膜成本高、易堵塞,對復雜成分廢氣適應性差。
(二)銷毀法:適用于低濃度、無回收價值的 VOC
催化燃燒法(RCO)
原理:在催化劑(如 Pt、Pd、二氧化鈦)作用下,VOC 在 200-400℃低溫下氧化為 CO?和 H?O。
優勢:能耗低(比直接燃燒節能 30%-50%)、無明火、處理效率高(≥95%)。
局限:催化劑易中毒(需預處理去除硫、鹵素等雜質),成本較高。
直接燃燒法(TO)
原理:將 VOC 廢氣在 600-1000℃高溫下直接燃燒,分解為無害物質。
適用場景:高濃度 VOC(≥5000mg/m3)、含可燃成分(如烴類),且無腐蝕性、毒性雜質的廢氣。
優勢:處理徹底,可利用燃燒熱量(如余熱鍋爐產蒸汽)。
局限:能耗高,易產生 NO?二次污染,需穩定的廢氣濃度(避免爆炸風險)。
蓄熱式燃燒法(RTO)
原理:利用蓄熱體(如陶瓷填料)儲存燃燒產生的熱量,預熱進入的廢氣,降低能耗;VOC 在 800-1000℃下燃燒分解。
分類:單床、雙床、三床 RTO(三床效率最高,可達 99% 以上)。
優勢:能耗極低(僅需補充少量燃料維持溫度),適合低中濃度(500-5000mg/m3)、大風量廢氣。
局限:設備體積大、初期投資高,不適合處理易聚合的 VOC(如烯烴類)。
生物處理法
原理:利用微生物(細菌、真菌)代謝作用,將 VOC 分解為 CO?、H?O 和生物質。
常見工藝:生物濾池(填充土壤、活性炭等載體)、生物滴濾塔(循環噴淋營養液)。
優勢:能耗低、運行成本低、無二次污染,適用于低濃度(≤500mg/m3)、易生物降解的 VOC(如醇類、酯類)。
局限:處理效率受溫度、濕度影響大(最佳溫度 25-35℃),對難降解 VOC(如苯系物)效果差。
低溫等離子法
原理:通過高壓電場產生等離子體,利用高能電子擊碎 VOC 分子鍵,使其分解為無害物質。
優勢:設備緊湊、適用于多種 VOC,可處理低濃度(≤1000mg/m3)廢氣。
局限:處理效率不穩定(通常 50%-80%),易產生臭氧和二次污染物,對高濃度廢氣效果差。